12/21/2020

胡显中反右文选(六):2016“看望”记事

           几天前,派出所的片警来电话告知:局领导打算来看望你。因为我根本听不清,只好由老伴接听。她回答说:我每天上午要陪他去医院做理疗,中午午睡以后,请你们下午3点来吧。其实,这是她的缓兵之计。她的计划是争取时间,把厅内乱七八糟的杂物清理一番,让人家看起来顺眼一些。我听说了,也很同意这样的答复。我的打算是争取时间先备一下课。

我当然清楚:所谓看望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因为最近所写的几篇有关“文革”的文章。为了准确起见,我再一次查阅并牢记下邓小平1993年那次的谈话的时间、地点、参加人、详细内容等等。因为这是我“自卫的武器,必须记得滚瓜烂熟,可以脱口而出;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临场发挥的。

一连几天并没有来,直到121号下午3点,准时光临。来者共计3位:派出所民警zh先生、市局的G先生、另一位是女将。民警再一次表示:来看看您老。我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本来是预备自己上阵的,但后来竟然是G先生和我老伴交流,我只好旁听了。但由于他们交流声音很低,我根本听不清楚。事后老伴转告大致的内容如下:

1G先生首先声明:我们是上指下派,奉命行事,来了解一点情况;

2、他经常和朋友来往吗?老伴答:他就是个书呆子,整天闷在电脑桌前,哪里有时间交什么朋友啊!

3他写文章是为了赚稿费吗?老伴答:他是离休干部,又是正高职称,一个月的收入有8千多;再加上我的退休金,我们根本花不完。我们的女儿也在工作,而且收入比我们高得多,还需要稿费做什么?

4、在谈话中他忽然问:他是党员吗?于是老伴搬出我那段所谓光荣历史来:他16岁就参加地下党。(可见对方事先对我的了解并不充分)。

5、最后,对方表示:他都这么大年纪了,你劝劝他不要再写了。再写我们也只好给他网封。

我终于明白了:所谓看望,实际上就是传递这个最后通牒而已。

趁着短暂的停顿,我插言表一下态,说明自己的立场、写作动机等等:

文革期间盛行语录——最高指示。我也念一段吧: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可是毛泽东自己却最不认真。胡风先生明明是进步作家,毛泽东认为人家不尊重他,为了报复,硬把人家打成反革命。我的右派罪行就是写文章:《胡风等人是反革命吗?》实践证明:我对了,他错了。

到了邓小平,也最不讲认真二字。右派绝大部分都改正了,他却坚持说:反右派是必要的,只是扩大化了。

这二位前领导人都不讲认真。

不过,邓小平有一大功绩,就是留下一个政治遗嘱:1993年在上海西郊宾馆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指示:1981年那个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是违心的,党内很多老同志是不同意的。他把重新评价毛泽东的任务留给21世纪初的领导人。现在都到了2016年,21世纪初,这个字,咱们都懂吧。可是至今仍然没人敢于承担这项大工程。

现在到了习近平当权。他如果能够执行邓小平的指示,把重新评价毛泽东这件大事做好,就说明他具有大智慧、大勇气。也可以说是基本承传了其父亲的遗传基因。他父亲的确是位大智大勇者。

我今年84岁了,可能见不到那一幕。但临终之前总想把心中郁结的话说出来、写出来,留给后人。也不枉当一回右派吧。再者,也是对邓小平那次谈话精神——重新评价毛泽东,做了一点积极的响应,或者说尽到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吧。

过了一会儿,我想起来又补充几句:我们的国家今天比较宽裕了,但远不到富得流油的程度。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养不了老等等。因此对外援助应该本着量力而为、适可而止的原则,意思意思就行了,没有必要大把大把地撒钱。我们没有那个实力,就不必硬充好汉吧。

再一个: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总应该搞清楚吧?美国从来就没有侵略过我们,没有攫取我们一寸土地,相反咱们北边那个家伙可是侵略过我们不止一次啊,攫取的国土面积是几百万平方公里呀!过去邓小平主张联美,警惕北极熊。另外,真的要打,我们也绝不是人家的对手。

今天就不要总跟人家闹矛盾了。把精力放在国内民生方面,当全国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时,整个国家才有威望,领导人走出去才脸上有光、腰杆挺得更直。

最后,那位G先生对我说:你应该写自传,还怕我没有听清,又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了写自传三个字给我看,我微笑点头。是表示听清了,还是同意你的看法,还是心照不宣呢?那就让对方去随便猜想吧。但由此我更可以判断:他并不了解多少情况。虽然他说过几次:你写的东西我们都掌握了。

在送几位出门时,那位女将还对我老伴悄悄说:我爸也是右派。

还有那位G先生还恭维了她几句,同时也对老伴夸奖了我几句:说话底气很足,思路清晰,再活10年没问题。但愿借他的吉言,真的多活10年、8年的,那可就该谢谢他了。说不定还真的有幸看到那一幕?

可问题是:今后是写呀,还是不写呢?这倒是个难题。

我记得鲁迅曾经说过:沉默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             *

写到这里,我忽然回忆起8年前,因为在网上签名同意和支持刘晓波的《08宪章》,惹得公安分局一位姓王的处长率领两名随员登门兴师问罪。那口气之高傲、语言之强硬,使我产生一个不祥的预感。当时我做了最坏的准备——“二进宫”〔注1〕。为了应对万一,不得不认真准备了两件非常重要的“武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

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和不受干涉的自由,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后来倒也不了了之,并无下文。

这次来的几位却是另外一付面孔,看起来似乎温和得多。


〔注〕在监狱里经常听到这个名词。意思是指那些出狱后再次犯罪进监狱的人为“二进宫”。后来看了京剧,才知道原来是指“两位”大臣进宫和孤儿寡母的李娘娘商谈国事。是“两个人”进“宫”,而不是“两次”进“宫”。



201612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