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2017

打开文革的黑匣子--- 毛的两条主线



文革到底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政治大赌博,以及愚昧无知,盲目崇拜的民众,一场癫狂的,害人害己的痞子运动。它是从传统社会的“礼仪之邦”,到当今社会的“堕落之邦”的分水岭,是中国近700年来流氓文化和痞子政治发展到的一个巅峰。

毛的五点动机

其一,毛对自己的治国无能不服气,他要搞共产主义乌托邦。毛在治国方面的无能和鲁莽性格已经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暴露无遗。毛既不服气,也不反思,更不悔改。毛要洗刷历史罪责,同时要为实现共产主义作最后一搏。

其二,威望严重受损,权力边缘化,毛要夺权。毛和江青都是敏感,自尊心和嫉妒心特别强的人。毛要通过经济建设以外的领域,来展现优势,夺回荣耀与风采。

其三,毛对恶劣的国际环境,作出了过激反应,还想争夺国际共运领袖的地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毛有强烈的存亡危机,好斗多疑的性格,使得他作出了过激反应。

其四,毛有成为人类导师,解放全人类的幻想。毛要把中国成为全世界共产革命的中心,他要清洗不是毛左派的党徒。

其五、培养未来的毛主义者。毛在天安门八次接见红卫兵,毛期待他们当中有人能成为真实的毛主义的执行者。在这一点上,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毛的两个意图

第一目标,把中国建设成共产主义社会是毛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人乃至成为人类的导师的政治资本。这是他“天下为公”的部分;

第二目标,心机隐藏很深的家天下的意图。这是他的“天下为私”的部分。

毛的这两个意图,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路径是南辕北辙的。

 毛为何不容林彪

文革前期,毛林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作为支持毛发动文革的铁杆盟友,前期林彪阿谀奉承的露骨表现和荒诞的造神运动,老奸巨猾的毛是不可能看不明白其背后动机的。

毛周都是没有儿子可接班,恰恰问题就出在林彪又是有儿子可以接班的人,而且林彪还在有意培养他的儿子林立果。毛的嫉妒之心让他不甘心把自己的红色江山,在他死后成为林家天下。与其让给林家,不如留在我毛家。

毛为何选华国锋,而不是江青

毛为了保全自己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他不想更不敢做第二个袁世凯。

毛的真实意图是让平庸、无能的华国锋作为一个短暂的过渡性人物,来平衡元老派和“四人帮”之间的冲突,起到三足鼎立的制衡作用。让华国锋充当毛的家天下布局中的一块遮羞布。

毛认为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对最终能够夺得权力,而且是有把握江青接班,再传给毛远新。

(视频内容更丰富精彩)

12/19/2017

吴称谋论中国历史的四次革命、六种政制、七个历史阶段

天问学会道眼看中国 系列访谈


Chenmou Wu
中国历史上的“汤武革命”
  “革命”一词,最早源于《易经》的第49---革卦彖辞:“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顺乎天而应乎人”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此处阐明了“革命”一词的本质概念。

11/30/2017

说文解字---“党”



      
古人造字泄露天机!解汉字,识大道!

      譬如,繁体“黨”字,上面“尚”,下面“黑”。上面高尚,下面黑暗,以高尚掩盖黑暗。

      简体“党”字,上面是宝盖头(代表红头文件,印章),下面是兄弟(代表广大普通民众)。上面的红头文件,统领下面普通民众,也就是高层官吏统治下层民众。

      古代“党”的成语皆有贬义:党同伐异、朋党为奸、结党营私、君子不党。
     
      从繁体「黨」,到简体“党”字,均透露出仓颉造字的奇妙智慧。古语云:文以载道!文字,乃是大道的载体,汉字是大道的体现!

      党,英文是party。根据朗文字典,party有社交聚会,娱乐,舞会等含义。后来社会出现政治组织后,也有政党之义。从它的起源看,party没有上下等级概念。

      由此可窥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1/06/2017

两百年家国情怀,一辈子难诉衷肠 ---- 《沧桑家史》书评


吴称谋

年逾古稀又五年,沧桑家史作新篇;
先人驾鹤升天国,怀念永恒存心间。

   本人与王孝娴女士结缘于天问学会《反右与当代中国命运》一书的征文活动,王女士曾经是一名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王老师而今已近八旬高龄,却笔耕不坠,实乃精神可嘉,亦难能可贵。将先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反右运动中不幸落难及整个家庭陷入绝境的悲惨遭遇,晚年敢于披露出来并投稿收入反右六十周年文集,此乃大孝之举也。反右文集已经被一些世界名牌大学图书馆收藏,它作为中国当代史的一部分,将永存于世。

   我们之间虽然素未平生,但通过邮件往来却感觉彼此均心系家国情怀,王老师遂将近年写的《沧桑家史》书稿发来与我分享。我在浏览此书的过程中,甚为感慨。其一,从1840年以来,中国很多大家族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我从《沧桑家史》中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真是,两百年家国情怀,一辈子难诉衷肠。其二,此书正如作者其名,孝娴者,对先祖之缅怀,对家乡之眷恋,对家族之关切,以及对父母之思念,从书中收集的珍贵图片以及书中的字里行间,跃然于纸上,扣动读者心弦。

   本人出生于湘赣边界的一个小村庄,和王老师的家乡宁乡县相隔不远,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颇有很多相同之处。在浏览此书的过程中,书中所记载的家史故事,很多触动了我对童年的记忆。 于是,我有了为此书给个书评的想法,并告知了王老师。此后的几次邮件往来,我感到了王老师的一种默默期待。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我的期许还一直搁在心头。时以冬日,马上就是感恩节了,懂得感恩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最基本品质。我得赶紧写完对此书的读后感,算作是对王老师的一份节日礼物吧。

   《沧桑家史》还是一部书稿,至今并未正式印刷出版,但并不影响它的流传与阅读。如今早已是电子时代,写书不一定要印刷成纸质书才算出版,王老师写的家史,已经做成电子版流传正是如此。我读《沧桑家史》时,就感觉在读中国近现代史。或许,王家大祠堂在过去的大跃进、大炼钢铁的运动中,或是当下中国大陆的拆迁运动,早已片瓦无存,但它早已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哪怕作者漂泊在外 几十年,对故土的眷恋依然来自于那个遥远的、模糊的、记忆中的王家大祠堂。

   在书中,作者据家谱记载,提到王家先祖是从山西到浙江,进入福建,再于清朝康熙年间迁入湖南宁乡县回龙铺的。从王氏家族的变迁史就可以反映出中国近六百年的屈辱历史,中国的北方、中原和江南地区均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野蛮屠杀。很多汉人在元朝期间因避祸而被迫迁至东南的沿海地区。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陆很多地区一片荒芜,千里无人烟,于是在明清时期汉人又陆陆续续回迁至内陆。由此证明,这部家史的价值卓尔斐然,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民族信史。

   作者玄祖父楚才公,追随清末重臣左宗棠公,为平定西北新疆效力,保家卫国,功德卓著。正因为祖德殷厚,才有王家后世几代子孙的兴旺发达。从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一世纪中叶,王家几辈人为民族的教育事业,奉献出了才智和力量。曾祖泽臣公,任职湘水校经堂,隶属岳麓书院。桃李满天下,为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特别是辛亥革命,培育出了很多人才,有的门生还成为了民国政府的要员。作者祖父和叔辈多是教书育人,父亲则是有色金属专家,这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族。近来两百年来,王氏家族在宁乡县可谓是豪门望族矣,上对得起天地的造化之功,下对得起先祖的庇佑之德也。

《沧桑家史》除了记录祖上的一些耳闻传说故事,慈母操持家务的日常琐事,亲身经历的童年难忘记忆等等。书中还重点记载了作者父亲一生的坎坷、悲凉且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作者父亲本菼先生是个朴实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从书中叙述的“‘三反’的阴谋污蔑;‘反右’的阳谋陷阱;泯灭良知的无辜株连;夹边沟 ---父亲的人生终点。”本菼先生的人生经历就是千千万万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具体案例,也是一部当代中国人经历的悲惨“红祸史”。

   作者一生对家父的追念、悲诉、反思、揭露,铸就了一个受害者家属无畏抗争的铮铮傲骨。几千年来,中国人争取讲真话,吐真情,写信史,以期还原历史真相的浩然正气一直屡屡不绝。由于当下中国大陆再一次越来越趋紧的言论环境,真相无法公开诉说,正义依旧无法伸张,哪怕只是一种停留在一个耄耋之年的老者内心深处的抗争!这是一种任何当政者不可也无法彻底剥夺的权利和自由。

   作者在《沧桑家史》的第三篇“专政之罪”中,讲到“追寻父亲的足迹;荒唐的右派结论;泯灭人性的标准;人间地狱的真相。”叙述的是一种何其荒唐的年代,何其癫狂的民众,何其可悲的社会,何其无道的政权!尽管如此,作者在书中的“后记”对中国的未来依旧充满希望“世界民主潮流滚滚向前,总有一天会见到曙光吧?!”

   书中最后,作者提到了家道的传承,这对于当下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历史如何掩盖,永远不变的是家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家就有国,有家就应该有家道!只有家道不绝,中华民族才会生生不息、自尊自强,这是作为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国文明,经历几千年沧桑而延绵不绝的根本保障啊。

   在本人看来,不忘孝道,提倡家道,弘扬中国优秀道统,正是此部家史与一般的家族回忆或家谱的不同之处。这也正是我为王孝娴老师的心血之作 -----《沧桑家史》写书评的一种缘由。


8/15/2017

易道揭秘毛为何统一不了台湾?


  
一、        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为什么你能拿这个理论来研究中国历史?它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有什么区别?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或能量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属性,这五种特性的物质或能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8/02/2017

易经揭示的历史规律,99.99%的人不知道



易道,就是易经八卦所揭示出的宇宙自然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和发展规律。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是有潜在规律可循的。易道是中国文化的总根,后来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诸子百家”之道,都是在易道的根基上发展出来的枝条而已。如,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等。

7/04/2017

自由是一种责任

张维迎

同学们好!首先祝贺大家毕业!

       “北大人”是一种光环,也是意味着责任,特别是对我们这个苦难深重、饱受蹂躏的民族的责任。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古代中国有过辉煌的发明创造,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过去500年,中国在发明创造方面乏善可陈。让我用数字说明这一点。

5/01/2017

天问学者羅慰年新書 「六度空間看美國」

羅慰年新書 「六度空間看美國」


羅慰年發表新書「六度空間看美國」。(記者許振輝/攝影)
羅慰年發表新書「六度空間看美國」。(記者許振輝/攝影)

4/14/2017

另眼看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是一段非常有争议的历史。

4/03/2017

毛泽东情人病逝 官方媒体竟缄默



   曾经在20世纪中叶,活跃在中南海的宫廷女人,在2017年的愚人节的时候,终于追随毛的地狱之路而去了。
这个女人是谁?她,就是时年81岁的谢静宜!

3/27/2017

宋朝“刺死辱母者”的判决案例

绍兴府在南宋初年出了一个状元——王佐,是一个很有操守的士大夫,他当秘书省校书郎时,恰好是权相秦桧之子秦熺提举秘书省,同僚都忙着奉承秦公子,惟王佐“未尝交一语”,话都不跟秦熺说一句。

王佐的母亲去世,葬于绍兴狮子坞。绍兴二十七年(1157)十月,王佐母亲的坟墓突然被人盗掘,遗骸被乱丢于荒野。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掘人坟墓、戮人尸骸,是对人最严重的羞辱,也是罪同杀人、法有严惩的恶行。当时王佐的弟弟王公衮,刚刚被提名为乌江县县尉(相当于县警局警长),还未赴任,正居家候任。得悉母亲遗骸被辱,当然十分愤怒。

但是,当地衙门却迟迟破不了案。王公衮是一个有着刑侦天赋之人,决定亲自出手抓捕盗墓贼。经过一番明查暗访,果然让他查出发掘母亲坟墓的人,是本村无赖嵇泗德。那个嵇泗德,也是一个盗墓的惯犯,“掘冢至十数”,曾因掘墓事败而被官府逮住过,却未知何故,又给放了出来,继续偷偷干着盗墓的勾当。


▲ 资料图: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剧照

然而,不知为什么,绍兴府的法庭却给嵇泗德判了轻刑。关于嵇泗德所获何刑,史料的记载略有差异,有的称“止从徒断,黥隶他州”,即刺配他州;也有的称“杖之而已”,只是打了十几板子。总之被轻判了。

王公衮得知侮辱母亲遗骸的罪犯才给判了一个挠痒痒一般的刑罚,“不胜悲愤”。此时嵇泗德还被关在绍兴府钤辖司的监狱内,尚未释放。王公衮便寻了一个理由,诱使监狱的守卒饮酒,结果将几个守卒都灌醉了。随后,王公衮手执尖刀,进了关押嵇泗德的牢房,手起刀落,一刀结果了嵇泗德的性命。又斩下嵇泗德的脑袋,用手提着到衙门投案自首。

依大宋律法,故意杀人,当判死刑。但在中华法系中,这类“刺杀辱母者”的血亲复仇,一直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谅解。即便在现代法治国家,王公衮的行为通常也会归入暴力型“私力救济”的范畴,跟一般杀人罪行不太一样。宋朝政府也是将血亲复仇跟一般杀伤罪区别开来,《宋刑统》规定:“如有复祖父母、父母之仇者,请令今后具案,奏取敕裁。”宋徽宗时又立法补充:“有因祖父母为人所殴而子孙殴之以致死者,并坐情理可悯奏裁”。据此法意,“刺死辱母者”显然属于“情理可悯”的行为,对这一刑案,地方无权作出终审判决,需奏请中央法司裁决。


宋高宗下诏让给事中杨椿、中书舍人张孝祥等人议法。这叫做“杂议”,是宋代裁决疑案的一项司法机制:“天下疑狱,谳有不能决,则下两制与大臣若台谏杂议。”

议法的时候,张孝祥发表了一番立意深刻的演说,阐明国家立法与司法的基本精神。他的这番意见,我觉得值得今日的法官细细体会。


张孝祥首先提出:“复仇,义也。夫仇可复,则天下之人,将交仇而不止。于是圣人为法以制之,当诛也,吾为尔诛之;当刑也,吾为尔刑之。以尔之仇,丽吾之法。于是为人子而仇于其父母者,不敢复,而惟法之听。何也?法行则复仇之义在焉故也。


基于这样一种对于法律精神的理解,张孝祥又说:“今夫佐、公衮之母,既葬而暴其骨,戮尸也,父母之仇,莫大于是。佐、公衮得贼而辄杀之,义也。而莫之敢杀也,以谓有法焉。律曰:‘发冢开棺者,绞。’二子之母遗骸散逸于故藏之外,则贼之死无疑矣。贼诚死,则二子之仇亦报。此佐、公衮所以不敢杀之于其始获而必归之吏也。”

——张孝祥的意思是说,王佐、王公衮兄弟的母亲安葬于地下,却被嵇泗德挖出来,曝尸于野外,王公衮抓获嵇泗德,若是私自杀了,也不违自然正义。但王公衮没有杀人,而是将贼人交给法庭。按大宋律法,嵇泗德理当判死刑。此人伏法,即表示法律为王氏兄弟伸张了正义。这也是王公衮没有私自复仇的道理。

然后,张孝祥锋芒一转,指向审理嵇泗德案的绍兴府司法官:“狱成,而吏出之,使贼洋洋出入闾巷,与齐民齿。夫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者也。二子之始不敢杀也,盖不敢以私义故乱法;今狱已成矣,法不当死,二子杀之,罪也;法当死,而吏废法,则地下之辱,沉痛郁结,终莫之伸,为之子者,尚安得自比于人也哉!佐有官守,则公衮之杀是贼,协于义而宜于法者也。”


说到这里,张孝祥提出他的司法建议:“公衮杀掘冢法应死之人,为无罪;纳官赎弟佐之请,当不许;故纵失刑有司之罚,宜如律。”

——王公衮刺死辱母者,应判无罪;王佐提出替弟弟赎罪之请,请朝廷驳回;依法追究绍兴府法院司法官员“故纵失刑”的法律责任。


张孝祥提出的裁决意见,也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宋孝宗乾道年间,王公衮被任命为“敕令所删定官”(主持立法的官员)。一日孝宗皇帝召王公衮入对,跟左右说:“这位,便是当年手斩发冢盗的王先生。”对王公衮昔日的复仇行为颇为赞赏。当世及后世的学者,但凡提及王公衮复仇案的人,都一致认为王公衮无罪。明代学者丘濬还在《大学衍义补》中为王公衮受了行政处分而鸣不平:“朝廷坐有司之罪,是也;而降公衮一官,岂所以为训乎?”

今天,你对这个案子的看法呢?

3/26/2017

山东辱母杀人案:母遭凌辱,怒杀无罪

国殇之见证卢沟桥



母欠债,遭十一凶徒凌辱。一顽凶,当其子面,脱裤,以污秽之举,辱其母。

此前,恶棍将其母浸大便、烟火烫胸、恶语,辱数次矣。

衙役至,曰:讨债可,打人不可。随之姑息惠奸而去。

其子,年方二十有二,见衙役遁,知命危,且怒不能忍,操刀自卫,捅之。三人伤,一顽凶失血甚多,求医,路途毙命。

其子,速被衙役捕,县衙遂判其无期!

古之,学而优则士;今之,士而贵则学!盖天朝官吏多买假博士头衔以冠之。或此案之判官,亦是不学无术之徒乎?

今之恶法,乃使梦国子民成无血性之羔羊耶?让儿睹母遭辱之懦夫耶?

若某日遭高丽混世金三撒泼仍核弹丸子,或有朝与东瀛贼寇因海岛之争走火起祸,偌大神州,何处寻卫国之男儿!

然,士可杀不可辱!遇恶徒侵,是男儿者,当操起械具!此时袖手,更待何时?!

勿忘,自古至今,此举乃天赋之权力也!


3/21/2017

《反右与当代中国命运》反右六十周年学术文集--后记




以当代史为题材的学术文集,内容是庞杂的,编辑过程中的心情总是凝重而百感交集的。在征文截稿后,还不时收到海内外同胞的匆匆投稿。“右派”一词,六十年之前是个政治贱民的代名词,而六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中国学界精英的最高荣誉!

2/28/2017

共和歧途——《反右与当代中国命运》反右六十周年学术文集序

编者按:2017年是反右运动六十周年,天问学会向全球征文已经截稿。《反右与当代中国命运》学术文集正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本文是为文集而写的序言。

2/16/2017

日本海军致丁汝昌的劝降书


编者按:“落后就要挨打!” 曾经是近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口号。可是,“落后”不仅仅是指军事和经济的落后,更是指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落后。如今,已经快200年过去了,中国落后的一党专制的政治制度,依然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隐患。21世纪的中国,竟然还在重复走18世纪的老路!

导读:

1895年1月23日,丁汝昌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封劝降书。此书收到19天后,丁汝昌自杀。这份日本人写的劝降书可谓一篇千古奇文,它根本不是一份劝说敌人放弃抵抗立即投降的战场文件,而是从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开始说起,比照日本曾经经历过的辛酸历史,解剖中华帝国衰败的原因。即使在百年之后,仍值得所有中国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灯下细读。


甲午海战日将写给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劝降书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伯爵大山巌  顿首
伊东佑亨  顿首

大日本帝国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今有人焉,于其进退之间,虽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而为目前公私诸务所蔽,惑于所见,则友人安得不以忠言直告,以发其三思乎?仆之渎告阁下者,亦惟出于友谊,一片至诚,冀阁下三思。

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

既际此国运穷迫之时,臣子之为家邦致诚者,岂可徒向滔滔颓波委以一身,而即足云报国也耶?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史册疆域,炳然庞然,宇内最旧之国,使其中兴隆治,皇图永安,抑亦何难?夫大厦之将倾,固非一木所能支。苟见势不可为,时不云利,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而以国家兴废之端观之,诚以些些小节,何足挂怀?仆于是乎指誓天日,敢请阁下暂游日本。切原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阁下幸垂听纳焉。

贵国史册所载,雪会稽之耻以成大志之例甚多,固不待言。法国前总统末古末哑恒曾降敌国,以待时机;厥后归助本国政府,更革前政,而法国未尝加以丑辱,且仍推为总统。土耳其之哑司末恒拔香,夫加那利一败,城陷而身为囚虏。一朝归国,即跻大司马之高位,以成改革军制之伟勋,迄未闻有挠其大谋者也。阁下苟来日本,仆能保我天皇陛下大度优容。盖我陛下于其臣民之谋逆者,岂仅赦免其罪而已哉?如榎本海军中将,大鸟枢密顾问等,量其才艺,授职封官,类例殊众。今者,非其本国之臣民,而显有威名赫赫之人,其优待之隆,自必更胜数倍耳。

第今日阁下之所宜决者,厥有二端:任夫贵国依然不悟,墨守常经,以跻于至否之极,而同归于尽乎?亦或蓄留余力,以为他日之计乎?从来贵国军人与敌军往返书翰,大都以壮语豪言,互相酬答,或炫其强或蔽其弱,以为能事。仆之斯书,洵发于友谊之至诚,决非草草,请阁下垂察焉。倘幸容纳鄙衷,则待复书赉临。于实行方法,再为详陈。

谨布上文。

日本研究易经的高岛,提前几个月就通过八卦预测出了甲午战争的结果,登报并告知日军总部,
中国的统治者们至今却把国之瑰宝当作了封建迷信,民间则用来算卦算命而已。
如此对待中国的精粹和法宝,实乃,可耻、可悲矣!




《1901:一个帝国的背影》对劝降书的点评

作者:王树增

在中华帝国的咸丰、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种种事变,从太平天国内乱到外国势力的入侵,使隔岸观火的日本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避免外国势力入侵的最好办法,并不是提心吊胆地关着国门,而是要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与中国历代皇帝“海禁”的对外政策相反,日本明治天皇在他即位的那一天宣布了他的“国策”:“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这个国策的扩张思路多少年后仍没有改变:控制朝鲜半岛以冲出小岛踏上亚洲大陆,进而控制蒙满,最后征服整个中国。

而中华帝国散发出腐朽味道的体制已经令这个大国千疮百孔。即使从版图和历史积累的角度上看,它可能在国力上并不比日本差多少,许多方面甚至远远在日本之上,但是,帝国政治的腐朽使任何力量都解救不了它最深刻的危机。它就犹如一条破旧的大船,哪怕是一股小小的风浪,便可以让它面临颠覆的境地。何况是在爆发了战争的情况下。

战争爆发了,当帝国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袭击并且受到重创的时候,军方不敢、也不愿意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皇宫,因为当时正是帝国皇太后60大寿的庆典期间。帝国海军的所有军舰都是在光绪十四年以前购买的,从那时到战争爆发的光绪二十年,帝国政府明令禁止海军再购买军舰和更新设备,理由是“时艰款绌”。然而,谁能相信如此庞大的帝国会穷到连几艘军舰都买不起的地步?据说仅仅维持帝国皇太后慈禧一天的生活,就需要用4万两银子,天天4万两银子,足见国库之丰厚。

1894年11月7日,中国那座没有了一兵一卒的城市大连陷落。黄昏时分,城内满城大火,风雪中日军把中国百姓不分老幼驱赶到城外进行报复性屠杀,中国百姓的血流进护城河已经结了薄冰的河面上,河面的薄冰因热血流过而融化。

而正是在这一天,帝国的皇太后正在紫禁城内庆祝她的“万寿吉日”。早上7时,慈禧身穿龙凤呈祥的礼服,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在身穿红绸纱衣的校尉和太监的簇拥下,从宁寿宫到承乾宫拈香。韶乐声中,皇帝、皇后和文武百官先后行跪拜大礼,然后是盛大的皇家宴会,宴会上演出了华丽的中国戏——京剧。内务府的账本上记载着为皇太后过生日所花费的银两数字,数字之巨大足以让全世界为之瞠目。作为女人,这位皇太后为自己的生日准备的首饰合黄金1万两,合白银38万两。

她为自己的生日准备的衣服,包括各色绸缎龙袍、青白肷皮、灰鼠皮氅衣、彩绣寿字图案衬衣等等,分别由苏州、杭州和江南三个织造局承制,共花费白银23万两。慈禧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所经过的道路被分为60段全部进行了修饰,其间还搭建了新的彩棚、彩殿、龙棚、经棚、戏台、亭座等装饰性“点景”209座,修饰造价共计白银240万两,加上紫禁城内的宫殿修饰、贺礼宴会、演出唱戏、皇家赏赐和各省进贡,帝国皇太后一个生日的花费该在1000万两白银以上。这个数字,和帝国政府账本上的海军经费差不多。但是,帝国的皇太后又想修建一座私人花园,于是,海军军费被“暂时”借用了。

关于颐和园的修建到底挪用了多少帝国海军军费,至今依旧是一笔糊涂账,因为除了动用海军军费之外,“十八行省,各方搜刮”,各省的解缴,户部的拨发,各级官员的“敬献”,所有的账目混在一起总数大约为白银3000万两。关于颐和园修建费用的数字,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略有差别。“3000万两”出自《清宫遗闻》:“修颐和园款多出之海军经费,闻约三千万两。其修理费,则出土药税”。

转引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台)苏同炳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277页。当时,英国和德国制造的最现代化的战舰价格大约是50万两白银,而帝国北洋舰队鼎盛时期军舰总数不过25艘左右,这样算来,帝国皇太后每半个月就要花费掉买一艘巡洋舰的钱,而她修建私人花园的钱足以让帝国拥有三支由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北洋海军舰队。

就在慈禧皇太后的生日庆典达到高潮的时候,旅顺紧跟着大连陷落。在日本第一军团司令山地元沼的命令下,四天之内,日本军人只干一件事,就是对中国妇女肆意凌辱,对中国平民残酷屠杀。日军从旅顺东面的上沟杀到西面的太阳沟,中国平民几乎没有一人幸免,城内城外到处是开膛破肚的中国男女老幼的尸体。1894年11月28日的《纽约与世界报》报道说:“旅顺的日军从攻陷旅顺的第二天开始,连续四天杀害了约6万名非战斗人员、妇女和儿童,在整个旅顺免遭杀害的清国人不过是为掩埋尸体而幸存的36人。”

这样一个帝国的任何抵抗都将是徒劳的。

这一点,连日本人都看得明白。就在北洋海军在威海海战中面临覆灭之灾的时候,1895年1月23日,丁汝昌,帝国海军的高级军官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封劝降书。此书收到19天后,丁汝昌自杀,因此寻找不到有关丁提督看完这封劝降书之后的表情和言论的记载。这份日本人写的劝降书可谓一篇千古奇文,虽写于百年前,但是值得百年后的所有中国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灯下细读。

无法得知这位日本军人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刻与自己的战争对手谈论主题如此重大的国家政治问题。这不是一封通常意义上的劝降书,从内容上看,它根本不是一份劝说敌人放弃抵抗立即投降的战场文件。这个日本军人从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开始说起,比照日本曾经经历过的辛酸历史,解剖中华帝国衰败的原因。

奇特的是,这些关于国家变革的理论竟然出自日本的一介武夫之口,由此可见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有着多么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它确实需要中国人“虚心平气”地深思,思“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痼。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时代,对于封闭的中华帝国来说,“更张新政”已是“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否则,这个巨大的帝国即使再买多少军舰也难逃覆没的厄运。

来源:历史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