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2018

一帶一路和三寶太監下西洋



嚴家祺:一帶一路和三寶太監下西洋

103
《鄭和下西洋》劇照

《鄭和下西洋》劇照



一帶一路由兩部分組成,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對中國來說,500多年前,就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者,就是明朝的三寶太監鄭和。

鄭和小名馬三寶,十歲時接受宮刑而成為宦官,服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朱棣比馬三寶大十歲,後來讓馬三寶改名為鄭和。朱棣42歲時,當了皇帝,三年後,即1405年,派鄭和率領船隊向印度洋進行遠洋航行。當時中國人稱加里曼丹島以西為「西洋」,以東為「東洋」。從1405年至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這就是現在說的「海上絲綢之路」。

哥倫布遠航發現美洲新大陸是在1492年,鄭和第一次遠航比哥倫布早了八十七年。鄭和時代,中國是世界強國,GDP(國民生產總值)佔全世界的三分之一。鄭和船隊有大船62艘,率士兵二萬八千餘人,滿載瓷器、茶葉、鐵器、絲綢和金銀,浩浩蕩蕩向東南亞出發,雖然也從事貿易,但首要目的是政治性的,是為了宣揚中國的「國威」,向所到國家的國王賜送禮物,用今天中國常用的話來說,就是「大撒幣」,擴大明帝國在海外的政治影響。

哥倫布遠航的條件比鄭和差了許多。當時支持哥倫布遠航的西班牙王國,連年不斷的戰爭使國庫空虛,哥倫布的遠航經費不得不靠商人銀行家的支持,加上借貸後才勉強湊足。哥倫布的船隊遠小於鄭和,只有三艘,船員九十名,最大的船長度不及鄭和的五分之一。十五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與中國相比,國力小得多,屬於那個時代的「不發達國家」。當鄭和「大撒幣」散盡明帝國的財寶返回中國時,哥倫布首航歸來帶回的印第安人的黃金飾物的價值,就是他首航經費的一百七十倍。在哥倫布以後,首次實現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的水手們,在亞洲收購了大量丁香,到歐洲以成本一萬倍的價格售出了整船二十六噸丁香。1545-1560年間,西班牙平均每年從美洲運入的黃金有5500公斤、白銀25萬公斤。

1433年鄭和最後一次遠航回到中國,遠洋航行能力位居當時世界第一的中國,自己放棄了遠洋航行這一事業。1436年新登基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宣佈停止建造遠洋船艦。1511年葡萄牙人攻佔了馬六甲,隨即侵犯中國東南海岸,派艦炮轟廣州。中國皇帝的反應是,驅趕入侵者,同時實施海禁。1525年明朝政府下令沿海官員摧毀一切可以作遠航的中國本國大船,並逮捕中國這些船隻的水手。當中國自廢海權時,葡萄牙、西班牙這些早期西方殖民者卻在全世界竭力擴張自己的海權,建立海外殖民地。

21世紀的今日,「宇航員」是「未知世界探索者」的名稱,在十五世紀初,「航海者」與今日「宇航員」一樣,也是「未知世界的探索者」。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哥倫布跨越大西洋到達美洲,當他們啟程時,他們連自己往何處去都不知道。與達.伽馬、哥倫布不同的是,三寶太監鄭和遠洋航行的是中國人與阿拉伯人早就熟悉的海上貿易路線。當葡萄牙人沿着達.伽馬開闢的路線在亞洲一些島嶼、沿海建立一個個據點、力圖控制跨越半個地球的商船航線時,當西班牙人在1521年征服北美的阿茲特克帝國,1532年征服南美的印加帝國和葡萄牙在此前宣佈佔領巴西時,中國不僅沒有向海外擴張、佔領殖民地的野心,而且主要是為了明朝的皇帝宣揚「國威」。

          鄭和時代的「海上絲綢之路」,談不上發展對外貿易,而是空前的「大撒幣」。鄭和遠航,確實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但中國老百姓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而哥倫布遠航發現了新大陸。中國和西方世界的差距,就是鄭和與哥倫布的差距。

        現在的「海上絲綢之路」,與500多年前的三寶太監下西洋有四大共同點:

1,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如他死前一年1432年所立的石碑題文,是為了宣揚「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是政治性的。現在中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主要也是政治性的,如果為了發展對外貿易,用不到像中國那樣把一種「商業行為」抬得那麼高,長年累月、反反復複大肆宣傳,不得不讓東南亞、印度、西亞、歐美國家大肆防備。

2,對外貿易不尊重經濟規律,到處「大撒幣」,用金錢討好「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統治者,效果適得其反。

3,哥倫布的探索精神,在500多年前的三寶太監鄭和身上沒有,在今天「海上絲綢之路」中也看不到。

4,三寶太監鄭和的「海上絲綢之路」,轟轟烈烈近三十年,就銷聲匿跡;今天由於把貿易政治化,如果繼續按現在政治方式發展「海上絲綢之路」,也同樣會造成「不可持續」。

義大利耶穌會會士利瑪竇曾在1582年至1610年間居住中國,這正是葡萄牙、西班牙等國海外殖民的時代。利瑪竇認為,中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是中國不好戰、不尚侵略他國的原因。

中國不好戰、不對外擴張,當然無可非議,但不能為了宣揚中國「國威」而到處「大撒幣」,這不僅損害對外貿易的發展,而且損害中國人民的利益。發展對外貿易,要走「非政治化」的道路,不要再把一些不適當的政治口號強加於中國對外貿易頭上。

转载:香港《苹果日报》201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