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九民运三十六年大辩论 |
H君发帖;
1995年6月3日,为纪念八九民运六周年,《北京之春》编辑部下午举办了一场题为“回顾八九、声援国内”的研讨会,会议由时任《北京之春》主编的于大海主持。八九民运时期的北京学运领袖柴玲、吾尔开希、李录、封从德、张伯笠、沈彤、项小吉、辛苦、白梦、张华洁等参加了会议。1995年7月号《北京之春》以“群英会:八九民运研讨”为题发表了全部讨论内容。
其中,柴玲讲到:“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觉得在八九年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整个运动那么仓促,在学生组织之间,学生领导之间,跟社会上的民众,跟党内的改革力量,我们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团结一致的联盟。这是当时非常遗憾的情况,因为历史证明,任何一方的力量想孤军作战地推动中国的民主宪政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吾尔开希说:“我们必须进行反思,就是八九民运在当时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知道共产党,哎,刚才有人讲什么是极权,什么是专政,我忘了是哪一位讲的了,极权和专制的特色。那我们知道一个专制政府,它知道自己在退一步就要失败的情况之下,那么八九民运还有没有一个成功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那八九民运搞成这么大,那就纯粹是个泄愤运动,甚至是一个自杀式的一种壮举,但没有政治意义。
而今天,六年以后我们坐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显然说明我们对八九民运的政治期待和对整个中国民主的政治期待还是很深刻的。不仅仅只是八九年采取一种好象殉道式的行为。我们大家显然不是以一种殉道者的地位坐在这里,而是一个民主的追求者。那么八九年究竟有没有成功的机会呢?当然有成功的机会。如果没有成功的机会,民运、政治反对运动根本就没有意义存在。我认为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反对运动的空间就是让专制政府在退一步与镇压之间作出一种良性选择。八九年的情况就是这样。是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呢?如果刚好利用党内的这种矛盾,不是没有机会的。我认为八九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不止一次的机会。5月14日,小封也谈到,当时中断对话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出国以后我对这一点心情也是一直非常难过的。在这里没有任何指责的意思,只不过我就是觉得很遗憾、可惜。中国,我们丧失了一次机会。
我们在跟阎明复谈的时候,我记得柴玲也在场的,共产党的官员已经把话说到了不能再明显的程度了。就是我们在一起说,如果你们说共产党内有改革派的话,那么你们所做的也是对改革派不利。一个共产党的书记说到这种程度,我们已经认为这不仅是暗示,这几乎是明示了。就是说我们应该是跟党内的改革派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或者是达到一个真正的我们所说的,除了殉道意义以外的政治成功。对这一点,柴玲在一开始讲的时候,我也很感动就是,经过六年以后,她确实提到了,我们应该跟党内不同的反对派及不同的派别联合。这跟你六年前的说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六年前,柴玲说出我们不能够介入党内政争等类似的话题。原话我记不住了,但我想原话并不重要,大概意思就是不能够介入共产党的政争。也就是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六年前的感觉是排斥与以赵紫阳等等为代表的改革派合作。这是我个人的记忆,有可能有失误,如果有失误的话,我向你道歉。我也不想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那么我觉得有了这个成功的可能性,我们今天才会进行八九的回顾和反思,这才有意义。
虽然有的时候,我们大家的反思可能互相非常苛刻,但我觉得意义很大。因为,如果我们不反省的话,就是我们在此再签一个什么东西,说我们八九年如何理性,如何非暴力,如何和平,这是我们屋子里人的看法,外边人怎么看?我们自己不作任何反省,别人不会觉得我们理性。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反省。”
C君:吾尔开希对八九民运作了深刻的反思。
Q君: 诸位笔友,第一次看到柴玲和吾尔开希的这段发言。不管是三十年前的反思,还是三十年后的总结,在中国搞学生运动,只有和权力集团的改革力量联合,学运才有可能成功。不管是戊戌变法还是八九民运,都是如此。可以说,这是海内外反思八九民运取得最普遍的一个共识。学生上街,广场绝食,其作用都只是催化执政党分裂,逼当权者让步。未来如果爆发群体运动,其目的和效果也只能如此。
回顾历史,从4月23日赵紫阳出发访问朝鲜,从那天起改革派就已经失去掌控八九学运的主动权了。从赵紫阳家的门岗换人,通讯出问题,那就证明中央警卫团的权力落在了顽固派手里。换句话说,顽固派已经先下手为强,改革派已经处在被动局面。从4月23日起,八九民运的失败命运就已经注定。哪怕后来能够成功实现见好就收,也是会失败,只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失败,失败到什么地步的区别而已。
千言万语,八九民运要成功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以赵紫阳为首的改革派,能够将中央警卫团的调遣和掌控权抓到手,并能及时将元老们隔离,不给邓有调动军队的机会。
扯其它,都是没有讲到核心要点。
L君: 你们讨论好几天了,我也说两句。我认为,六四这场运动是必然会失败的,不可能使中国像苏联东欧那样就发生巨变。学生当年如果能在5月19号戒严之前撤出广场,可能不会有大规模屠杀,但事后镇压是逃不掉的,部分学生领袖被清算也是大概率事件,这一点柴玲他们也看得很清楚。
为什么会得出这个判断,是因为邓小平的存在。大家对邓的认识很肤浅,邓是从刀山血海滚出来的屠夫,对杀人这件事根本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会有所顾忌。远的不说,1975年邓主持中央工作的时候,就敢对云南的民族暴动痛下杀手,动用两个炮兵团轰平了两个村子,杀害百姓上千人。这就是著名的沙甸事件。这种事共产党高官能干出来的没几个。大家可以查一下维基百科。所有认为八九年民运能成事的朋友都忽略了邓小平的屠夫本质。
可以说,邓比四人帮更凶残。我刚到美国的时候,说到八九民运的失败,WJJ君说了一句大实话,八九失败的唯一原因是碰上了邓小平。如果不是邓而是赵紫阳,或者华国锋当权,可能就成功了。
H君:按照Z君,结论只有一个,就是中国再也不会有大规模的民主运动,人们只有躺平,等待戈尔巴乔夫。
Y君:接受L君的观点。
Q君:我之前提到过,毛是魔眼识魔。早在1957反右,邓小平就向毛交好了投名状。毛说邓是绵里藏针,就是看出邓的狠劲,也就是屠夫的本质。所以,几次打倒都不灭他,毛的手下留情是出于这个原因。关键时刻,邓能挽救毛的江山。
华国锋、汪东兴想阻止邓的复出,叶剑英也是没有看透邓的本质,推荐恢复邓的工作。中共大佬们,精通权术,但不懂识人之术,不懂人性。一旦邓掌权,就中国政治改革的劫数。
邓小平是张献忠投胎。
C君:在专制国家,要推翻专制政权,保障民主和言论自由,必须有军队的支持。在与权力的抗争中,不懂策略性的“见好就收”,就会犯极端的判断和错误,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运动的失败;因为权力掌握国家机器和军队,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选择“见好就收”是必要的自保,才能不使运动受到伤害而失败。专制国家没有制衡的机制。
在民主国家,保障民主和言论自由,面对权力的强势也要做到“见好就收”,因为权力掌握着国家机器和军队,不然就会停止你新闻自由的权力,甚至动用军队剥夺你合法迁移的自由,面对权力的压制,应当把伤害降低到最小成本。
在民主国家一旦形成一党独大的情况下,在维护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努力要降低成本“见好就收”,保护媒体继续生存的空间,在三权失去制衡的情况下等待人民的选票,这就是民主国家对权力的制衡机制制定的制度,人民的选票可以防止一党独大进一步滑向专制独裁。
L君:H君,我没有说因为有邓小平的存在,民运就不可能有进步,我只是说,民运对邓小平有严重误判。邓不是戈尔巴乔夫,更不是叶利钦。邓更准确地说,他是小毛泽东。他是共产党内除了毛之外更凶残的屠夫。
如果民运对此有清醒地认识,79年民主墙就不可能去贴他的大字报,导致他跟西单民主运动反目成仇;更导致此后数年对“非法组织、非法刊物”的镇压。89年再次犯下类似的错误,通过占领广场和绝食逼邓让步,这是学生领袖和知识分子都犯下的大错误。
如果知识分子和学生领袖对邓有起码的了解,就应该知道他是个屠夫,宁可杀人也绝不会让步的。有了这个了解,学生领袖们还会占领广场五十多天,让邓抓住机会大开杀戒吗?我说的都是事实。并非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也没有否认您老人家的见好就收,见坏就上的策略。我只是觉民运领袖们对邓不够了解,不该搞那么大的运动。而应该渐进,慢慢地促进民主化,等上十年。邓死了,一切就有了可能。
我其实是支持您老人家主张民运应该反省的观点的。只是反省的起点不是在广场上收不收,撤不撤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占领广场逼邓让步的问题。这里不存在学生做得在价值判断上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在策略上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我反复强调的是,非暴力抗争必须具有相当的规模才可能构成压力,从而也才可能促成政局的改变。我多次引用1998年印尼政局巨变之前印尼人的一种说法:“十个人上街,政府不理你;一百个人上街,政府就抓你;十万个人上街,政府就来和你谈判了。”在这里,规模是关键。因此我们要想的、要做的是,怎样才能造成足够大规模的非暴力抗争。这才是我们要回答的问题。
H君的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这个说法放在其他国家或许是对的,但是放在邓时代,在邓掌权的情况下,就肯定会遭到镇压。邓作为共产党屠夫,是绝对不会看着政局改变而无所作为的,他一定会血腥镇压的。看看七九年、八六年他做的事就可以知道他的思维逻辑,再看看他在57年反右、六十年代中苏论战,1975对云南民族冲突大开杀戒就知道了。应该说老毛留着邓,对共产党来说,确实是一高招。如果没有邓,89年那一关,共产党很可能过不去,但是有了邓,民运就毫无胜算。
Z君:首先是世界上大多国家的民主变革是没有依靠大规模民运成功,而且越是如此民主档次(以目前的民主指数排名来看)越高。这包括西欧的几乎全部,英联邦民主国家的几乎全部,非洲民主国的几乎全部包括南非,美洲、澳洲的大部分,东亚的台湾、韩国、蒙古等也占过半。其实东欧的大部分也如此,包括匈牙利、保加尼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
这并非说大规模民运无用,而是它以失败甚至流血性牺牲的失败而得以推动转型,大多是和平的由改革派主导,少数是暴力的如政变。
相反,以大规模民运成功的国家如印度(包括粉出去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颜色革命成功的各国如乌克兰、格鲁吉亚、前苏中亚各国,民主程度都不高,甚至不少已逆转如伊朗“俄罗斯和茉莉花革命的几乎全部,连唯一似乎民主转型成功的突尼斯也倒退得不如革命前了!
大规模非暴力民运成功,有个统计规律称为“3.5%定律”,意思时如果占人口3.5%的人民参与民运就能成功。这意味着,对于中国而言,民运人口至少得近5千万才行吧?否则,极大概率就是靠失败甚至流血牺牲为他人,希望是为改革派做嫁衣的!!
Q君总结: 八九民运必遭残酷镇压的5个主要因素:
1、邓有历史罪责,恐遭清算;
2、邓有嗜杀的病态人格;
3、赵与邓公然决裂,已势不两立;
4、不斩草除根,后患无穷;
5、邓已垂暮之年,经不起挫败。
就算赵紫阳去广场讲话后,学生见好就收。赵紫阳倒台也已成定局。赵倒了,改革派官员、学者、学生必遭清算。
见好就收的4个主要好处:
1、学生和市民不会大量伤亡;
2、双方都有回旋余地;
3、改革派不会一败涂地;
4、政改有重启的可能。
C 君补充:5、学生们都可以顺利毕业,进入各行各业,成为改革的主力。
此次大辩论,告一段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